无锡非遗丨一碗传承百年的“无锡老式面”


江南多美食,苏面最精美。镇江锅盖面、昆山奥灶面、东台鱼汤面、南京皮肚面、徐州板面……细数江苏民间各地的面食,特色各异,鲜香、精道、生活、乡情、文化与面食充分揉合,用唇齿间的味蕾品评构画出了一幅浓浓的“苏式生活”画作,令人难忘。沉淀着浓厚工商基因的无锡也是各类面食荟萃之地,至今,无锡仍传承着一种古老而独特的面条制作技艺,据此技艺烧制而成的那碗面,汤汁浓郁、鲜味醇厚、浇头多样、色彩斑斓、营养丰富,俗称“无锡老式面”。2014年,“无锡老式面”制作技艺被列入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记载,“无锡老式面”在江南一带,特别是无锡及周边地区可谓是一种家喻户晓的面食,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上世纪初,随着无锡水运通达、铁路开通,工商业快速崛起,无锡的雅乐春面饭店、福禄寿面馆与火车站地区的多家面馆都运用无锡传统制作方法创新研制出了老式面——“什锦汤烩面”,一举征服食客。因无锡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工商贸易业发展较快,尤其在火车站地区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较多,吃到老式面后都赞不绝口,互相传颂,所以到八十年代中期,老式面在无锡及周边地区已相当有名,逐渐成为市民生活和喜庆宴席、商务宴席上的主食之一。

be43481889f9c90222dac94c241bd362.jpg

1939年,王德祥在无锡雅乐春面饭店得到“什锦汤烩面”的制作真传,在之后的数十年间不断研究改进,使这碗面日益成熟美味,并在面食界菜馆中逐步推广,后逐渐改称“无锡老式面”。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无锡旅游业恢复,中外游客增多,“无锡老式面”受到中外宾客的广泛好评,一时扬名海内外。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陆文夫到无锡品尝后,赠予此面“江南美食”美称。精于此面制作的王德祥老人也被称为江南面食大师、成为“无锡老式面”制作技艺的传承人。2014年4月,王德祥将“无锡老式面”的制作真传传授给陈善军、赵翠云、何连江等无锡餐饮界骨干。经过两代师徒的传承后,继续在“无锡老式面”制作的各道工艺上不断创新,使老式面更具特色。2018年,“无锡老式面”与其他无锡、惠山本地非遗项目进京参加“大运河文化带(无锡惠山)地方戏曲展演和非遗展示”活动,受到中外友人高度赞赏。

013ded6e1823bbf05c27f9e90db87967.jpg

“无锡老式面”的制作技艺及要领为“一单二双三回龙”。生面制成过程中,多次并、轧、翻,面条的劲力和拉力都较强,厚薄粗细也均匀,光滑整齐,经煮耐烧,面不烂,汤不糊,面条煮熟后,捞起放入面汤里和浇头拌合,味道香郁,鲜美无比。而且还具有滑爽、柔软、劲足、汤清等特点。

1ecb9fef7920a4159ae4ed4d1d8f18d5.jpg

3faa3a046389f3ee70facdbf6a5e44d0.jpg

“无锡老式面”的浇头基本都是提前烧煮好,一般以猪肉为主,切成小块,辅以鸡蛋、木耳、酸菜、榨菜和时令素菜等放在一起煸炒至香,俗称什锦。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浇头配料也逐渐丰富,通常配以鱼圆、鸡肉丝、肚条、青虾仁、香菇、茭白、菜心、毛豆子等什锦,料足纯正、口感鲜嫩,味美清香,深得食客的赞赏和青睐。面汤是面的灵魂,每天清晨开始熬第一锅面汤,汤底由猪骨头或鸡架骨配以10多种特选香料,经慢火熬煮7至8个小时而成。使该骨头汤熬制到稠而不腻的膏汤,确保鲜美纯原,味道厚重。并力求在口味上与营养上达到平衡,每一碗面都是原汁原味的原汤,不加水,让“食面客”吃得满意,吃得放心。


联系我们


Tel.: +86(0)510-83581777

Hours:9 a.m. - 9 p.m.

扫描二维码或拨打电话联系您的专属客服